每年这个时候游戏商城总会上架一堆打着南瓜灯旗号的打折货色,但《万圣节特卖小游戏攻略》要聊的不是那些换皮氪金玩意。我们更愿意翻出那些藏在促销列表第三页,真正值得在断电的雨夜摸黑通关的古怪小点心——比如会喷彩色墨汁的骷髅头,或者需要对着麦克风尖叫才能打开的门。
真正的好游戏从不在封面上画血淋淋的南瓜
有些开发商觉得往游戏里撒点蝙蝠贴图就能叫万圣节主题,还不如看邻居家小孩用垃圾袋做的幽灵装走心。我们试玩了七十多款打折游戏后,发现三个值得熬夜的类型:
1.把南瓜当货币用的农场游戏意外带感,种出来的畸形蔬菜会半夜自己跳舞,收获时得用镰刀玩节奏游戏
2.像素风解谜游戏里藏着会变形的房间,通关秘籍是故意让角色被鬼魂附身三次
3.文字冒险游戏里选择吃糖果会导致不同结局,但所有选项最终都会指向糖果商人的阴谋
操作反常识的游戏往往最有节日气氛。有款需要倒着玩的双人合作游戏,两个角色分别活在正常世界和镜中世界,左侧摇杆控制右侧角色,攻击键变成后退键。刚开始会气得想摔手柄,等摸清规律后,那些故意设计成左右颠倒的鬼屋场景突然就合理起来了。
美术风格比游戏机制更容易制造恐怖感。我们偏爱某款用儿童蜡笔画风呈现凶杀现场的游戏,粗线条涂鸦让血迹看起来像打翻的草莓酱,直到发现画在墙上的太阳其实是个监视器。另一款游戏把所有过场动画做成老式幻灯片,每次换片时“咔嗒”声会掩盖背景音里逐渐靠近的脚步声。
音乐处理得克制的游戏反而吓人。测试时突然静音的游戏有七成概率会在三十秒内跳出恐怖画面,剩下三成是音响坏了。有款游戏把背景音乐做成邻居家电视的杂音,玩到后期才听清那些杂音是求救信号的摩斯密码。
最棒的彩蛋是让玩家自己变成彩蛋
我们永久收藏了某个解谜游戏的存档,它要求玩家在现实万圣夜穿着特定颜色衣服出门。第二年重玩时发现,游戏会根据手机定位显示不同的隐藏线索,去年拍过照的便利店现在变成了任务地点。这种设计比任何成就系统都让人想持续参与。
存档机制也能玩出花样。测试过的游戏里有款会把旧存档变成幽灵数据,新游戏时这些幽灵存档会随机出现捣乱。另一个游戏则要求每年万圣节回来点蜡烛,否则角色会以两倍速度衰老。
有些游戏彩蛋要特定条件下才能触发。有款游戏必须在电脑时间显示11:59PM时按下ALT键,屏幕会切换成开发团队穿着万圣节服装演出的故障艺术视频。另一款需要同时插入手柄和键盘,让两个操作体系互相干扰才能进入隐藏关卡。
打折季最怕买到半成品。我们总结出三个避雷诀窍:查看开发商前作评分,试玩版如果只有开头动画就要警惕,成就列表里出现“购买DLC”字样的直接跳过。真正用心的作品会在细节上较劲,比如有款游戏根据玩家输入名字的长度生成不同难度的谜题。
雨声敲打窗户的深夜最适合玩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。它们像被塞进糖果袋的古怪玩具,可能划伤手指,但比标准化生产的巧克力有意思得多。今年促销列表里埋着不少这样的惊喜,需要的只是愿意为某个荒诞设定付出三小时的好奇心。